免费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亚洲无码动图免费玖玖爱_欧美午夜性成人精品电影_涩涩高清无乱码在线观看微信视频

凡人大愛譜寫默默堅守之歌
  “我和老伴商量好了,這輩子哪兒也不去,就在這里一直守護下去,好跟烈士們做個伴,不讓烈士們寂寞。”這是八灘烈士陵園園長周萬平信守的承諾。29年來,她無怨無悔,譜寫了一曲凡人大愛默默堅守之歌。2015年9月,周萬平當選“誠實守信”類“中國好人”。
  需要時挺身而出
  1990年12月,八灘鎮(zhèn)黨委決定讓時任糧東村黨支部副書記、村委會主任的周萬平到八灘烈士陵園工作。在找她談話時,鎮(zhèn)黨委負責人透露:這個崗位需要政治覺悟高、思想堅定的人來做,你是從眾多人選中篩選出來的。
  周萬平從小就聽母親經(jīng)常講王橋戰(zhàn)斗的事跡,在聽歷史故事中長大的她性格爽直,丈夫也是一名退伍軍人,她對部隊、對軍人有著特殊的感情。周萬平心想,要么不干,要干就干一輩子。周萬平鄭重地向黨組織承諾:今生今世都愿意為烈士守候,永不后悔。
  剛到烈士陵園工作那會兒,陵園管理員的月工資只有60元,周萬平的丈夫在鎮(zhèn)里的軋花廠上班,收入也不是很高,家庭經(jīng)常入不敷出。“當時我有4個孩子要養(yǎng),丈夫的工資也不夠,家里經(jīng)濟一下子跟不上了。”為了緩解家庭困難的壓力,又能照顧到烈士們,周萬平請人擔保從銀行貸款了5000元,準備在家養(yǎng)殖生豬貼補家用。她引進品種優(yōu)良的太湖豬進行科學飼養(yǎng)。為了不影響自己日常守護陵園的工作,周萬平只能起早摸黑、披星戴月,犧牲自己夜晚休息的時間到豆腐坊、油坊購買豆腐渣和豆餅等豬食。
  就這樣,靠著頑強的毅力,周萬平堅持養(yǎng)豬10年,每年有幾萬元的收入,不僅度過了生活的難關,還攢下了一筆積蓄。每逢王橋戰(zhàn)斗紀念日、清明、冬至、除夕等日子,周萬平都會買來鮮花和祭品,擺放在烈士們的墓前……當人們對她表示敬意時,周萬平平靜地說:“守護在陵園,為的只是對烈士們的這份感情。每年這4個日子,我都會去祭拜他們。”
  守護時盡心盡力
  “烈士紀念碑三棱形的頂象征著烈士們殺敵的刺刀,紀念碑下八個臺階代表當年戰(zhàn)斗的新四軍第三師八旅,24個黃芽球代表24團,紀念碑四周護欄的48根柱子代表犧牲的48位烈士,聳立在人們心中……”面對每次來參觀的人們,周萬平總是這樣動情地介紹。
  對長眠在這里的烈士們,周萬平有著難以割舍的情感。“他們沒有了親人,我就是他們的親人,我離不開這些烈士,得一直守在這里陪伴他們。”她說,不少烈士犧牲在這里,但找不到親人,她便是烈士的家人和親人,每逢祭祀節(jié)日,她就按照農(nóng)村的習俗,買來鮮花和祭品祭奠烈士。“憑良心說,人家在十八九歲時就把寶貴的生命獻出來了,我們?yōu)楹尾荒転樗麄冏鳇c什么呢?”質(zhì)樸的鄉(xiāng)音中充滿了對烈士的敬仰。
  剛到陵園時,園里除了四間空房子和一座紀念碑外,只有一大片光禿禿的鹽堿地。為了給陵園增添生機,周萬平想方設法買來水杉、雪松等易活苗木進行種植。“陵園里當時看起來很荒涼,我想讓烈士們住得溫暖一些。”周萬平說,她跑前跑后,到鎮(zhèn)上油化廠弄來免費的豆餅,發(fā)酵好給樹木施肥,慢慢將鹽堿地變成了沃土。
  為了讓陵園的環(huán)境更綠更美,周萬平先后種植了上百種花草,原來的荒堿地變成了生機盎然的花圃。29年來,陵園里的一草一木在周萬平眼里都有了生命,當時還是不到半米高的小樹苗,在她的精心呵護下,如今已經(jīng)長成了參天大樹??臻e時,她默默地看著那些花草樹木和烈士墓碑,內(nèi)心會有一股不可名狀的安慰感。
  熱心的周萬平還曾通過各種途徑,懇請黃克誠、張愛萍、洪學智、謝振華、韓培信等老一輩革命家為王橋烈士事跡陳列館題詞,時任國防部長的張愛萍將軍親筆題寫“王橋戰(zhàn)斗革命烈士紀念碑”,如今永久收藏在陳列館。在阜寧縣蘆蒲烈士陵園的大力協(xié)助下,周萬平采集反映王橋戰(zhàn)斗歷史照片600多張。
  有生年不忘初心
  “我會一直守護好這些烈士。” 憑著這句承諾和對革命烈士的崇敬之情,周萬平每天早上6點,都會準時趕到烈士陵園,拿起掃帚清掃陵園,輕輕擦去墓碑上的灰塵。打掃完畢,她就去墓邊上的陳列館仔細察看一番。如果有人來參觀還負責接待和講解。平時陵園只要有雜草,她總是一遍又一遍地清理;樹枝長了,會及時修剪;烈士墓碑上的碑文淡了,就用墨漆重新描摹。附近的村民提起周萬平都不由得豎起大拇指:“不圖名、不圖利,只為了當初的那句承諾,堅持了這么多年,真的很不容易!”
  由于許多烈士在戰(zhàn)場上犧牲后,即被就地掩埋,烈士的親屬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親人埋葬在哪里。其中年紀尚小的烈士,他們的親人更是難以尋找,不少烈士父母便帶著未了的心愿離開了人世。“48位烈士犧牲時最大的22歲,最小的才13歲,這么多年了,也沒有親人來祭奠過。”為48位烈士尋找親人這件事如同一塊大石頭,一直壓在周萬平的心頭。
  為了找到烈士親人,周萬平多次跑縣民政局、縣檔案館查資料、尋線索,一次次地空手而歸。2010年3月初,周萬平收到部隊贈送的2000元慰問金,她想用這筆錢為烈士辦一件有意義的事情。于是她在媒體上發(fā)起了為王橋烈士尋親活動,錢不夠,就把兒女們給的贍養(yǎng)費拿出來貼補。通過不懈努力和新聞媒體的幫助,如今已為12位烈士找到了親人。“灌南縣的繆洪寶父親是烈士,聯(lián)系上了,2013年清明節(jié)過來祭拜的;縣農(nóng)業(yè)園的張耀成伯父張記明葬在陵園,也找到了……”說起為烈士尋親的情況,周萬平記憶猶新。
  周萬平的兒女都在蘇南自主創(chuàng)業(yè),經(jīng)過多年打拼,個個事業(yè)有成。孝順的4個子女分別買了房子,每家都留了一個房間給老人,多次邀請她到蘇南安度晚年,都被她婉言謝絕,孝順的子女們也對母親的選擇表示理解和尊重。“還有那么多烈士,到現(xiàn)在連親人都沒尋到,我心里放不下。”周萬平說,“與當年革命烈士拋頭顱、灑熱血相比,我這點事情算不了什么。我和老伴商量好了,這輩子哪兒也不去,就在這里一直守護下去,跟烈士們做個伴兒,不讓烈士們寂寞。”
  周萬平現(xiàn)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,能為所有在王橋戰(zhàn)斗中犧牲的烈士找到親人,以安慰烈士們的英靈。如今,每年到八灘烈士陵園瞻仰革命先烈、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群眾不計其數(shù),周萬平志愿當起義務講解員,為部隊官兵、黨政干部、青少年學生以及社會各界人士,講解王橋戰(zhàn)斗這一在蘇北抗戰(zhàn)史上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,讓大家牢記歷史、珍惜和平,不忘初心、砥礪奮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