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面推行河長制以來,我縣建立健全體系,夯實各項舉措,推動河長制工作由“見河長”全面轉向“見行動、見成效”。特別是針對水源地通榆河,專門建立組織機構,制定整治方案,嚴格責任落實,切實筑牢保護防線。
通榆河為蘇北東部地區(qū)重要的飲用水源河道,主要以引調江水、補充灌溉水源和通航功能為主,在我縣境內北起坎北街道長法村(廢黃河),南至正紅鎮(zhèn)黃浦村,長23.16公里。在未開展“三亂”治理之前,由于該段緊鄰G204且臨近縣城,便利的交通區(qū)域優(yōu)勢,導致一些未經審批、產能較大、管理散亂的砂石建材市場在此扎根,不僅對沿線堤防工程及綠化等造成較大損害現象,還存在生產生活污水直排通榆河,問題較為突出。自全市全面深化河長制工作以來,我縣抓住河湖“三亂”治理的契機,全面造勢,全員發(fā)動,以“啃硬骨頭”的要求將通榆河環(huán)境治理作為一項年度重點工作,整合力量,完善措施,保障“三亂”整治和長效管護等工作取得實效。
縣、鎮(zhèn)、村三級河長常態(tài)化巡河、護河、治河,第一時間發(fā)現問題、第一時間交辦整改,對省交辦通榆河18個違法“三亂”問題進一步開展調查摸底,按照“一案一檔、一案一策”的要求,明確整改標準、具體任務、處置措施、時間安排、責任人員,倒排工期,掛圖作戰(zhàn)。目前已突擊整治清理完成了總占地面積達2.6萬平方米的某砂石場等相關砂石場13處;對尚未整治到位的5個問題,正嚴格按照時序進度加快推進。
在此基礎上,我縣還將河道“三亂”整治與飲用水源地綜合整治、水環(huán)境綜合治理、植樹造林工程有機結合,堅持整治一處、綠化一處,環(huán)境修復一處,做到水環(huán)境和堤岸生態(tài)保護協(xié)同推進。同時,落實長效管理經費和河長制工作經費,建立專業(yè)保潔隊伍,切實做好河道日常保潔工作。如今,通榆河水環(huán)境得到了明顯改善,原來的砂石場都翻耕種上了欒樹、女貞等樹種,河暢、水清、岸綠、景美的美好愿景正在迅速成為現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