刊期
版面
上期
下期
- 01版
- 02版
- 03版
- 04版

感受別樣的“火焰藍”
體驗職業(yè):消防員
體驗地點:縣永寧路消防救援站
烈日下的汗水,是責任、是擔當,也是消防救援人員的“熱烈人生”。在訓練場上消防員不畏酷暑,加強日常訓練,磨礪自身的素質(zhì)與技能,努力鍛造消防應急救援中堅力量。


記者練習使用消防水槍。 (劉朔池 攝)
9月4日一大早,記者走進縣永寧路消防救援站,沉浸式體驗消防救援隊員的工作和生活,記錄下“火焰藍”最真實的一面。
“每天早上5時,傍晚5時,無論刮風下雨,都是隊員們雷打不動的訓練時間。除了常規(guī)訓練,我們還要進行實操演練。”縣永寧路消防救援站副站長嚴浩銘向記者介紹說,在執(zhí)行不同任務時,隊員們需要穿著不同類型的服裝,除了日常的藍色訓練服外,還有滅火防護服和搶險救援服。當出現(xiàn)火情時,隊員需要身著滅火防護服進入火場,而出現(xiàn)非火災的警情時,隊員們會身著橙色搶險救援服執(zhí)行任務。
記者身著藍色訓練服入隊后,首先跟著隊員進行了簡單的跑步熱身,接著便開始學習每位消防員必備的基礎技能——盤水帶。“水帶兩側(cè)的連接口,我們分別將其稱為公口和母口,無論是攜帶還是存放,公口都要壓在母口上面。”一班班長侯全鋼邊說邊進行示范:“我們需要身著滅火防護服,腳尖對準公口,一只手始終捏著母口旁邊的水帶和同位置靠內(nèi)一圈的水帶,然后順時針將水帶捋平整,直至公口剛好定位在母口上面,之所以要求這樣是為了在實戰(zhàn)中能更迅速地將各個口對接起來,在跑動之中就完成水帶的鋪設。”演示完畢,侯班長邀請記者體驗,看似非常輕松的一項工作,等到實際操作起來,又不是那么輕松。
因為滅火防護服需要滿足高強度高耐磨等穿用要求,所以穿到身上后,記者感覺活動不是很方便,尤其是下蹲盤水帶時,沉重的橡膠鞋和沒有彈性的防護服帶來的束縛感更加明顯。好在,嘗試幾次之后,記者順利按要求完成任務。
下午的訓練項目為輕裝5公里長跑,列隊完畢后, 嚴浩銘對記者說:“由于空間原因,我們在進行這種中遠距離訓練時,一般會在附近區(qū)域,消防車也會跟隨出動,確保當有警情發(fā)生時,隊員們可以第一時間趕赴現(xiàn)場。”
在經(jīng)歷了輕裝5公里跑步后,記者迎來的第三個訓練項目則是負重百米沖刺。在進行完簡單的熱身后,負責帶隊的班長侯全鋼對記者介紹:“正常我們穿好滅火救援服,佩戴正壓式空氣呼吸機,差不多相當于負重50斤,每位隊員再手持兩盤水帶,相當于身上有70斤的分量。對于不常健身的人來說,這些裝備非常沉重。”雖然有上午穿戴防護服的經(jīng)歷,但此時再背上一套呼吸裝備,記者明顯有了“無力感”。
“出發(fā)!”隨著侯班長的一聲令下,記者用盡全力開始向前沖刺,腳下的橡膠鞋很沉重,背上也是如此。
隨后,隊員們又開始進行廊式火災內(nèi)攻操、雙繩救援技術(shù)過U型等多科目訓練。他們身著厚厚的戰(zhàn)斗服,背戴空氣呼吸器,手持水帶,負重快速往前奔去。
“我這套滅火戰(zhàn)斗服里面溫度已經(jīng)達到了40度,我們剛訓練完一套廊式火災內(nèi)攻操,里面的衣服都已經(jīng)濕透了,每次洗凈還沒晾干,又要投入到下一次訓練和戰(zhàn)斗中去。只為能確保下一次出警能夠打得贏,干得漂亮,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。” 消防員花時龍告訴記者。
傍晚5時多,訓練結(jié)束,消防員們都如同從水里撈出一般。可在這樣高溫環(huán)境下的訓練,對他們來說,早已是家常便飯。記者通過和消防隊員們一天的朝夕相處,發(fā)現(xiàn)他們都擁有著相同的信念:“只要有需要,我們就是人民群眾身后最堅實的護盾”。
當接到警情的那一刻,對于他們而言,時間就開始以秒為單位計數(shù),在負重前行的同時,還要時刻觀察周圍形勢并完成手上的水帶鋪設工作,身上70斤重的裝備對他們而言,早已變?yōu)閷ψ鎳?、對人民的一份責任?/div>
記者手記:“警鈴一響快步添,揮汗如雨無怨言?;鹞枇伊颐腿琮?,隊員步步敢應先。” 這群消防隊員的平均年齡都在二十三四歲,卻甘愿奉獻出最美好的青春年華。面對火情,當別人都害怕后退的時候,消防隊員們卻為了保衛(wèi)百姓的生命財產(chǎn)安全沖鋒在前!作為和平年代中危險又重要的一份職業(yè),在充滿火焰與危險的戰(zhàn)場上,他們始終以沖鋒的姿態(tài),留給我們的是最美的背影,成為最美麗的逆行者。 (本條新聞版權(quán)歸濱??h融媒體中心所有,轉(zhuǎn)載請注明出處。)
COPYRIGHT © 2025 BY 濱海日報 ● 電子版 | 主辦:濱海縣融媒體中心 | 聯(lián)系電話:0515-80860996 | 郵箱:zghhzx@163.com
增值電信業(yè)務經(jīng)營許可證號:蘇B2-20130062 | 網(wǎng)上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編號:32120210018 | 蘇ICP備11060847號-2 | 蘇公網(wǎng)安備32092202000135號
法律顧問:江蘇特耀律師事務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515-80860996 舉報郵箱:bhrbtg@163.com
海濱新聞網(wǎng) 所發(fā)布的原創(chuàng)新聞作品,禁止轉(zhuǎn)載
增值電信業(yè)務經(jīng)營許可證號:蘇B2-20130062 | 網(wǎng)上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編號:32120210018 | 蘇ICP備11060847號-2 | 蘇公網(wǎng)安備32092202000135號
法律顧問:江蘇特耀律師事務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515-80860996 舉報郵箱:bhrbtg@163.com
海濱新聞網(wǎng) 所發(fā)布的原創(chuàng)新聞作品,禁止轉(zhuǎn)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