體驗職業(yè):煎餅制作
體驗地點:“左記”雜糧煎餅鋪
作為城市經濟發(fā)展的“毛細血管”,隨處可見的方寸小店連接著千行百業(yè),也服務著千家萬戶。
在縣城師苑路,有一家“左記”雜糧煎餅鋪,每天早晚,顧客絡繹不絕。煎餅鋪店主是一對夫妻,丈夫姓左,妻子姓張。

左師傅和妻子正在制作煎餅。 (陳沭宇 攝)
8月12日早上6時,記者來到這家煎餅鋪時,已經有四五個顧客在排隊,左師傅正在攤餅,張大姐則幫著配菜,夫妻倆配合默契,忙而有序。
站在店門口,煎餅制作的每一道工序都盡收記者眼底:只見左師傅從桶里抄起一團發(fā)酵好的面糊,倒在爐子餅鏊的中間,用推板沿著餅鏊轉一圈推均勻,多余的面刮回面桶;敲一個雞蛋上去,攤鋪均勻;稍隔十幾秒后,松脆清香的煎餅,帶著熱騰騰的香味便飄了出來。
隨后,張大姐則根據顧客需求,灑上榨菜、香菜、火腿腸或肉片,最后放一個薄脆(煎過的面餅)。這道工序完成后,左師傅則把煎餅折疊卷起來,涂上甜面醬,中間用鏟刀一切分成兩半,就成了。整個煎餅制作用時大概一分多鐘,用食品袋一裝,顧客就可以帶走了。
趁著閑暇時間,記者和左師傅聊起為什么選擇做雜糧煎餅。他告訴記者,曾在北方待過很長時間,當地的老百姓都喜歡吃,“制作雜糧煎餅,既可以自己吃到,還能養(yǎng)家糊口。”于是,左師傅就著手學習研究雜糧煎餅制作技術,并購置擺攤所需的物品,開始了攤煎餅的創(chuàng)業(yè)歷程。
剛開始的時候,沒有鋪面,夫妻倆就在街邊擺個小攤,因口味做得獨特,很快獲得了周邊居民一致好評。憑借著他們的勤奮和吃苦耐勞,生意也漸漸火起來。后來,夫妻倆就在師苑路邊上租了個門面,靠著這手藝經營起了這家小小的煎餅店。
小煎餅也有大學問,如何把雜糧煎餅的口味做到與眾不同而且更好吃?“我家煎餅也沒啥秘訣,就是實打實的用真材實料,每道工序力求干凈衛(wèi)生。”左師傅告訴記者,為了保證食材的新鮮衛(wèi)生,他家煎餅所需的醬料、薄脆等全部由自家熬制、選配,配菜也是新鮮的,當天準備。
“做攤煎餅就像做人一樣,必須要到‘味’!”從左師傅的話里,記者聽出了他們對待攤煎餅的態(tài)度和生活是一樣的認真,這也可能是顧客們喜歡這份攤煎餅的原因之一。
家住附近的王奶奶,是店里的老顧客。她告訴記者,小孫子特別喜歡吃左師傅攤的煎餅。” 顧客姚大姐則爽快地接茬說:“他們家做的煎餅食材新鮮、口味獨特,是真的好吃。”
健康、美味、獨特,讓這家小店鋪時常成為最熱鬧的地方,早上或傍晚,買煎餅的人常會排起長長的隊。除了排著的隊伍,左師傅的工作手機,也不時傳來嘀嘀的微信提示音,“師傅幫我做兩個餅,不要辣,加火腿腸。”“師傅,我要3個餅,多放點榨菜。” ……由于做的煎餅好吃,很多顧客都加了他的微信,每天出攤前就會收到很多訂單。
“做餅是個辛苦活,從早忙到晚。遇到顧客多的時候,更是忙。”說起這工作,左師傅感慨道,早上4點不到,他們夫妻倆就要準備好當天所需的雞蛋、雞肉片等食材并運到店里,大約5點半開門營業(yè),做到上午10點多收攤;下午差不多4點又開始,一直忙到晚上7點多打烊,回到家后,還要準備著第二天的營生。
“累肯定是累,每天辛苦奔波,但是看到很多市民都說自己做的煎餅好吃時,感覺累點也是值得的。”在濱海,有許多像左師傅這樣的夫妻,他們不分早晚、不分行業(yè)、不分年紀,用雙肩扛起責任,用勤勞的雙手撐起一家人的生活和希望。
記者手記:一張雜糧餅,小吃大味道。有時候一種小吃之所以受到歡迎,在于它的美味,更在于它所承載的是賣家的用心,是食客味蕾滿足的幸福。“只要用心做,就沒有成不了的事。”左師傅說,生意不大,但很滿足。
其實生活又何曾不像這攤煎餅,備足料,用心烙,煎餅就會越來越香。這心來自于對食材質量的嚴格把控,更來自于煎餅制作的精益求精。小小雜糧煎餅,“攤”出了生活的味道,也“攤”出了創(chuàng)業(yè)者的致富路?!。ū緱l新聞版權歸濱??h融媒體中心所有,轉載請注明出處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