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孩子們,現在我為大家演示一下紅燈籠剪紙的剪法……”近日,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非遺展示廳里,縣非遺傳承人徐邦壯正在教孩子們制作剪紙,活靈活現的各式剪紙,讓孩子們在暑假中感受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。
近年來,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堅持群眾需求導向,做優(yōu)建強陣地網絡,精心培育模范典型,開展豐富多彩的文明實踐活動,切實打通宣傳群眾、教育群眾、關心群眾、服務群眾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統(tǒng)籌整合基層公共服務陣地資源,搭建理論宣講、教育服務、文化服務、科技科普、體育健身“五大”文明實踐平臺,做到統(tǒng)一調配、一體使用、協(xié)同合作,共建成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、1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、30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、119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(基地)、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公園、1條黃河故道文明實踐示范帶、1條淮河入海水道文明實踐示范帶,以文明為軸,繪就我縣新時代文明實踐“新圖景”。
統(tǒng)籌調配縣級“五大平臺”和“1+10+N”支直屬志愿服務隊伍。配強新時代文明實踐所、站工作力量,招聘400名文明實踐員公益性崗位,確保各鎮(zhèn)文明實踐所配備不少于3名、村文明實踐站配備不少于1名文明實踐員,定期組織業(yè)務培訓。推動文明單位與文明實踐站開展“聯點共建”,通過“結對子”打造文明實踐“聯合體”,優(yōu)化組合,提質增效。
搭建縣智慧云平臺控制中心,用信息化手段高效匹配群眾需求庫,實現群眾點單、中心派單、志愿者接單的精準對接,實行線上線下、互聯互通的有效方法和路徑,從而形成有形陣地和無形陣地相貫通、網上網下相互疊加的傳播倍增效應。建設網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,實現文明實踐全天候,有效提高廣大群眾的參與率、知曉率和滿意度。
加強品牌建設,以“濱志花開 匯愛如海”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品牌為引領,精準設計和實施“夏季村晚”“繽紛濱海”“理‘響’濱海·‘畫’里有話”“農民文化藝術節(jié)”等具有鮮明特色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,通過品牌化引領、項目化運作、專業(yè)化服務,讓廣大群眾廣泛參與、直接受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