刊期
版面
上期
下期
- 01版
- 02版
- 03版
- 04版

宋公堤:永遠屹立的紅色豐碑
“由南到北一條龍,不讓咸潮到阜東。從此不聞沖家禍,每聞潮聲思宋公。”這是80年來在我縣廣為流傳的民謠,記錄了抗戰(zhàn)時期共產(chǎn)黨人“阻?;加诘掏狻⒃炱桨灿诶杳?rdquo;的光輝歷史。
濱海是革命老區(qū),是八路軍、新四軍鮮血染紅的土地,現(xiàn)存革命遺址包括宋公堤達37個。在我縣提起“宋公堤”無人不知,這條建于1941年的海防大堤被著名作家阿英稱為“蘇北偉大的水利工程建設(shè)”,堪稱“人間奇跡”。
我縣沿海地區(qū)的百姓曾飽受海禍的侵擾。1939年發(fā)生的大海嘯造成近萬人死亡,老百姓懇請國民政府江蘇省主席韓德勤撥款修堤,韓德勤只撥付20萬元,經(jīng)層層盤剝,用于修堤的費用只有區(qū)區(qū)10萬元。不久海嘯來襲,海堤被沖垮,民眾再次遭難,憤怒的群眾將質(zhì)量低劣的海堤稱為“韓小堤”。
1941年2月,我黨阜東縣(今濱??h)抗日民主政府根據(jù)廣大民眾要求和縣參議會提案,決定在沿海修筑海堤。宋乃德代表縣政府作出“修堤全部費用不要當?shù)厝罕娯摀?,以鹽稅作抵,發(fā)行100萬元公債,由政府償還”的承諾。當月成立修堤委員會,宋乃德任主任委員、修堤總指揮。
修堤委員會原計劃收足公債40萬元再開工,其余60萬元在北堤竣工時、南堤開工后再收齊??扇諅晤B散布謠言極力破壞公債發(fā)行,到北堤開工臨近時,才售公債10萬余元,如等40萬元售齊,勢必延期開工,那么就會被敵人散布的“共產(chǎn)黨修筑海堤是異想天開”等謠言所擊中。宋乃德決定按原定計劃開工,一邊修建、一邊籌資。
1941年5月15日是沿海地區(qū)人民難忘的日子。上午9時,修堤指揮部在六合莊(今濱海港經(jīng)濟區(qū)六合村)召開修堤誓師動員大會,決定分南、北段兩期修堤,首期修筑中山河南岸到廢黃河北岸全長28.5公里的北段海堤。隨后,宋乃德和修堤委員會成員走到海堤施工線上,手握鐵鍬為海堤送上奠基土,接著近萬民工一起投入到修筑捍海大堤的偉大工程中。宋乃德派人組織幾十輛牛車從30多里外日夜送水。工地糧食告急,僅夠維持3天,為保證修堤順利進行,時任新四軍第三師師長黃克誠將新購的6萬公斤軍糧無償給筑堤百姓食用。經(jīng)軍民同心奮戰(zhàn),北段海堤僅15天就竣工。南堤當年6月19日破土后,因受炎熱、梅雨、蚊蟲、瘟疫等侵擾,有許多民工染病,工期緩慢。
為提高筑堤工效,確保夏秋汛期沿海民眾安全,當大堤合攏遇有湍急水流時,黃克誠師長下令新四軍第三師8旅23團官兵緊急趕赴搶險現(xiàn)場,與地方干部、管理人員、民工一起跳入河中,肩并肩、手挽手,用身軀構(gòu)成堅固人墻,擋住洶涌的潮水。正患瘧疾的宋乃德不顧持續(xù)高燒趕往工地,途中多次從馬上摔下,堅持趕到工地與數(shù)萬民工同吃同住同勞動。眾人被他的精神所感染,紛紛留下來繼續(xù)修堤。宋乃德全力保障民工待遇,民工每挖一方土得酬勞0.27元,相當于修“韓小堤”的7倍,所挖土方數(shù)量及時記錄在公示牌上,取信于民。
修堤過程中,日寇飛機低空盤旋偵察,還有數(shù)位我黨干部被敵人殺害。我黨八灘區(qū)區(qū)長陳振東被敵人殘忍截去雙腿,拋入黃海。犧牲前,他說:“我為筑堤而來,今為筑堤而死,死而何憾!”宋乃德也受到敵人威脅,但他毫不退縮。
1941年7月31日,歷經(jīng)77天、全長45公里、底寬21米、高7.8米的捍海長堤勝利竣工。新堤建成后,恰逢較1939年更為猛烈的大海嘯翻滾而至,但高大堅實的海堤任憑海嘯沖擊,依然穩(wěn)如磐石。
大堤不僅護佑了沿海百姓,更筑起了一道凝聚軍民之情的堅固長城。群眾無不歡欣鼓舞,遂公議將此堤定名為“宋公堤”,以媲美范仲淹在蘇北修筑的“范公堤”。我縣著名士紳楊芷江先生撰寫《宋公堤記》,寫下“范公已往宋公繼,拜罷先賢拜后賢”的經(jīng)典詩句,勒石立碑,永久紀念。人民群眾在宋公堤上看到了民族的希望——共產(chǎn)黨領(lǐng)導的政府才是真正為人民謀幸福、求解放的政府。“這是用軍心、民心筑起的一條共產(chǎn)黨同人民群眾心連心的堅不可摧的通道。”80年后,黃克誠將軍的女兒黃楠重返宋公堤時感慨地說。
近年,我縣加快推進沿海開放開發(fā),帶領(lǐng)人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,傳承宋公遺志,對宋公堤不斷建設(shè)和完善。海堤公路就是在宋公堤遺址上修建的一條沿海大道,像一條玉帶鑲嵌在百里海堤之上,北起中山河擋潮閘,沿海堤蜿蜒南下,穿過國家一類開放口岸——濱海港,經(jīng)過月亮灣旅游度假區(qū),止于淮河入??冢L44.8公里,達到二級公路標準。如今的海堤公路,既是一條海堤防汛要道,更是一條帶領(lǐng)群眾闊步新征程的陽光大道。
80年斗轉(zhuǎn)星移,宋公堤巋然而立,護佑著沿海人民的生產(chǎn)生活。新四軍在蘇北大地浴血奮戰(zhàn)、一心為民的“鐵軍”精神,流淌在百萬濱海人民的血液里,成為一座永遠屹立的紅色豐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