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報訊 (吳超) 近年來,天場鎮(zhèn)以紅育廉,用活紅色廉政資源,講好紅色廉政故事,讓天場這片紅色土地開出廉政之花。
打造紅色廉政文化陣地。按照因地制宜、以點帶面、逐步提升的思路推進陣地建設(shè),紅色廉政文化示范基地百花齊放。先后打造成徐丹村紅色文化紀念館、秉義村紅色講堂、楊莊村村史館、馬套街廉政文化廣場,升級改造多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,各個點上均建有廉潔書屋、紅色廉政步道、紅廉影院等,點面結(jié)合,教育功能齊全。
宣揚優(yōu)良家風家訓。做好“家”字文章,推動形成愛國愛家、相親相愛、向上向善的優(yōu)秀家風家訓。用古代名人故事宣傳家風。挖掘整理尊敬師長、孝敬父母的故事。用家庭宣講活動培養(yǎng)家風。緊扣世界讀書日、國際家庭日等重要節(jié)點,開展“傳承好家風”等主題實踐活動,把家庭教育不斷引向深入。用榜樣力量引領(lǐng)弘揚好家風。開展學習身邊好人先進事跡,用綠色創(chuàng)建踐行好家風。
開辟紅色廉政精品課堂。精心設(shè)計“六個一”課程:觀看一場紅色電影、傳唱紅廉歌曲《紅色天賜場》、聆聽一組紅廉故事、敬獻一束拜謁鮮花、同上一堂初心黨課、重走一次紅色步道。組織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回顧革命斗爭歷程,聆聽革命先烈廉政故事,從革命紅色基因中汲取信仰力量。
傳播紅色廉政文化清風。常態(tài)化推進廉政文化建設(shè),月月有活動,次次有主題。通過理論學習、廉政談話、廉政作品征集、警示教育等方式,努力構(gòu)建“大宣教”格局。創(chuàng)新方式唱響主旋律、凝聚正能量。通過講紅廉故事、猜紅廉謎語、看紅色電影、唱紅廉歌曲、拍攝微視頻等,營造“崇廉尚潔、廉榮貪恥”的濃厚氛圍。抓好講解員隊伍建設(shè)。采取以老帶新、集中培訓、實踐講解等方式,打造一支優(yōu)秀的講解員隊伍,讓黨員干部在紅色廉政文化氛圍中涵養(yǎng)清風正氣。